注:原文发布于2022年8月3日
八月二日发生的事情让公信力受损,民心士气受挫,可算得上是政治宣传战线的一次大失败了。虽然接下来几天还有可能找回一些面子,甚至不排除由于采取了大动作导致意见逆转的可能性,但至少到目前为止工作搞成这个样子肯定是有问题的。
那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下面我简述一下我的看法。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南海模式与钓鱼岛模式并行, 美国建制派的严重软弱,民众的极高执政效果预期的兴起。
(资料图片)
一 钓鱼岛模式与南海模式
要理解这轮台海斗争策略的设计者会怎么想,就要看一看过去一段时间类似的斗争是如何进行的。过去十年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涉及领土的斗争模式主要就是钓鱼岛模式和南海模式。
先回想一下钓鱼岛。在2012年日本首先企图改变现状(比如钓鱼岛国有化什么的),我方借此机会激发民意(当时线下是有大规模反日游行的)。而在这种背景之下日本还有更进一步的挑衅比如说警察登钓鱼岛之类的,一度也造成当时很多民众对国家的软弱感到不满。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们仗着民意并利用日本先改变现状的理由更加积极地去改变现状,逐步把钓鱼岛巡航这件事情做实了,不断排挤日本在钓鱼岛的存在空间。过了几年以后大家回头看,普遍觉得这个模式是成功的,当时群众对政府的埋怨其实是过激的。
这就是钓鱼岛模式。要点在于让对方先改变现状,激发民意,然后自己改变现状,在长期的慢消耗中一点一点积累优势。
下面说一下南海模式。这当时指的是造岛之后的2016年通过对峙顶住了美国和某些东南亚国家的压力,一举扭转了南海的地缘政治形势。这被很多网友推为经典之作。
南海模式与钓鱼岛模式是不同的。 它虽然也强调竞争对手有先改变现状的行为,但核心在于关键时候的硬实力对决。 在这个对决之前可能有很多累积,但普遍认知形势巨变是发生在对决之后。
好了,在回顾了这两个模式之后,考虑到他们发生的时间段以及成功性,我们可以自然地假定设计本轮与美国台海斗争策略的人心中是想着这两个模式的。
二 南海模式与钓鱼岛模式的并行
那这一次斗争采用了什么模式呢?我怀疑很可能是一个南海模式与钓鱼岛模式并行的设计。简单地说,首先指出是对方改变现状,然后激发民意,接下来开始同美方进行坚决对抗。对抗核心是阻止佩洛西访台。如果在这一步对抗中把佩洛西逼回去了,那这就相当于一个小号的南海模式,因为是一次性对决中让周边国家都看清楚了谁厉害。另一方面,如果佩洛西还是成功来台湾访问了,那可以顺势转为新版的钓鱼岛模式。反正之前的内容比如说指责对方改变现状和激发民意,其操作都是一样的嘛。转为钓鱼岛模式之后,可以逐步扩大自己对台湾的军事压迫力,压缩台湾的周边军事存在能力,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军事演习将要做的那样。假以时日,我们可以预期我方将累积起可观的优势,同时逐渐改变周边国家认知和我国群众评价,正如当年钓鱼岛巡航的策略一样。而且这个模式是可以连续操作的,对方每来刺激一次,我们就往前拱一点;刺激的力度大了,我们就多拱一点。
这样一个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双保险的切香肠模式,看起来相当合理。但二者并行的时候有一个漏洞。这个漏洞本来不是什么严重的漏洞,但它和另外两个要素结合起来就相当要命了。哪两个要素?美国建制派(佩洛西除外)的集体软弱以及中国民众中急速兴起的对执政效果的极高预期。
三 民众中快速兴起的对执政效果的极高心理预期
之前的南海模式和钓鱼岛模式距离现在才六年和十年,但最近六年中我国民众对执政效果的心理预期急剧上升。这是和我们取得的许多巨大成就分不开的:南海斗争的全胜,新疆工作的全胜,香港事务的全胜,贸易战的胜利,技术战至少现在胜负不分而压力也相对有限,抗疫的胜利,环保的突出成果,治安的改善,扶贫的胜利,等等。还要加上美国暴露出来的一系列乱象窘象。上半年出现的唐山打人案造成了如此广的国内乃至国际影响,这其实就是我国民众对执政效果心理预期已经非常高乃至进入某种“金丝雀”状态的一个标志。
四 美国建制派(除佩洛西外)的集体软弱
这一次美国政府和军方在佩洛西来之前的表态可以说是相当软弱了。从拜登表示军方认为佩洛西访问是不明智的,到军方疑似在夏威夷以参观纪念馆方式劝阻佩洛西,到沙利文不支持访问,到佩洛西邀请共和党和民主党人士访台被拒绝,到F35在关键时候集体停飞,到美国只派出一艘航空母舰和很少量的其他船,再到平时最反华的布林肯在关键时候说佩洛西的行为是个人行为等等。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美国的建制派在这件事情上是集体退缩的,只有佩洛西老太太一个人倔强而已。
五 漏洞
现在我们盘点一下几个要点。设计者采用了南海-钓鱼岛模式来进行双保险式的切香肠,美国的建制派除了佩洛西之外表现异常软弱,再加上民众急速攀升的极高心理预期,很容易让群体心理陷入此次斗争就是南海模式的集体判断。毕竟美国已经软弱成这样,我国已经连续赢麻,而且民众对南海模式的印象远超对钓鱼岛模式的印象,更不用说南海模式本来就比钓鱼岛模式要爽得多。即便对于思考较深的人士,美国方面的表态和我方基于实施南海-钓鱼岛模式所需的事先鼓动民意表态两相结合,形成了交叉印证的环境,让人很难跳出思维误区。
于是就出现了斗争策略运行时候的一个主要漏洞:设计者准备实施的是南海-钓鱼岛模式,而民众坚决认为实际上是在搞南海模式。
现在我们容易分析出麻烦是怎么来的。佩洛西如果来台成功,按照南海-钓鱼岛模式不是什么大问题,直接转钓鱼岛模式就完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我方在拦截上的难度比较大,那么没必要冒着飞行员生命危险或者误击专机的危险强行拦截。但按照民众的南海模式思维,她来了就算是对决中我们输了。 在民众看来,距离我们那么近,之前的斗争态势对我方是如此之有利,有那么长时间准备,中间和美国总统及军方的沟通有那么多次,调子又起得那么高,美国的军方退缩之势又那么明显,就算不能以南海模式明显取胜,在最后关头采用点小武力找回面子名义上搞个平局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啊。于是悲剧性的误判就产生了。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我并不认为佩洛西在这件事情上是慧眼如炬。她无非是阴差阳错钻入了这个漏洞而已。
好了,上面就是我个人的复盘。我没有内幕消息,基于公开信息做的合理揣测而已。
我认为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释,甚至是我暂时能想到的唯一经得起仔细推敲的解释。其他的解释比如“怂”之类的明显经不起推敲。比如说怎么解释2016年不怂而现在怂,虽然2016的军事压力政治压力远超现在。还有的说因为要准备大事所以被耽误了。但正因为要准备大事所以这件事情才要先处理好啊,而且我方是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的。其他类似的带有明显情绪发泄的说辞仔细想来都严重缺乏合理性。
如果事情和我猜的相差不多的话,那这次确实有点冤。我想设计者看到这个结果恐怕也是大吃一惊吧。平心而论,之前的民意鼓动程度不及钓鱼岛时期而军队表态程度不及南海斗争时期,可能本来觉得不算过激的。几个要素组合以后才突显出来的这个斗争策略运行时的bug漏洞确实不容易事先看出来。坦率讲我之前也没有看出来,因为其他方向上的信号太多太强烈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