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自敦煌至兰州,他们沿着古代丝绸之路,途经酒泉、张掖、武威、永靖……一路寻踪,横穿了整个河西走廊,在历史古迹与风土人情中感受汉唐气象。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们离开画室,在炎炎夏日开启了一趟敦煌采风写生之行。本周开始,他们的采风作品将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集结展览,浩瀚而神秘,绚丽且沧桑的西部风光在画师们的妙笔之下各有风情。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自然、对生活的体悟与写生。古人作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即为师造化,搜尽奇峰方能为创作打草稿。由此,面对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万物造化,只有走出画室,去拥抱生活,到大自然中写生,艺术创作才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生动而有新意。
队伍中的老画家韩硕说:“写生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手段都无法替代的,能给予画家对世界万物最真切的感受和思考。”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画师们集体写生历来是一项传统。围绕年展的主题创作,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踏上了古丝绸之路,从玉门关到嘉峪关,从戈壁沙漠到黄河石林,不辞跋山涉水的辛劳,不畏风吹日晒的炙热,热情投入到主题创作写生采风中。
敦煌石窟主要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个窟群组成。画师们首先参观的是西千佛洞中的9个,隋唐遗址的实物面前,画师们与敦煌莫高窟的同仁讨论起来,从壁画颜色的运用谈到画面制作,再到纸张材料。年龄最长的画师韩硕、张雷平,他们与年轻画师一起沿着崖壁上所开凿出的通道攀爬,一个一个洞窟观摩,仔细地去看壁画的每一处细节。
河西走廊上的雅丹地貌、七彩丹霞地貌、黄河石林地貌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韩硕在照写自然的过程中,尽显笔墨的活力和潇洒;张雷平带着的速写本已积累成册;丁筱芳携带精巧的册页,写生即成作品;庞飞作画与摄影二者兼得,咫尺之间,妙趣横生;孔繁轩总沉浸在笔墨中,会出现神来之笔;擅长人物画的周全,把写生对象换成了眼前的风景,自由勾勒。
以人物画见长的画师丁筱芳告诉记者,写生与创作是有直接关联的,写生和速写既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又可以发展,为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质朴的素材,写生中有创作,创作中有写生,小小的卡宣纸也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年轻画师周全承认近年的写生画得少,特别是风景。他的创作体会是,瞬息万变的自然处处都是动人之处,用相机记录下的场景回到画室再看就平淡无奇了,也许那一瞬间的感动需要用心去捕捉然后定格在纸上。
展览持续到9月10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