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巴滩水电站施工现场。邓芸摄
鱼类增殖站鱼种培育车间。邓芸摄
水电站中心区域外郁郁葱葱的植被。邓芸摄
(资料图片)
滚滚奔腾的金沙江上,蓊郁苍翠的白玉林海之间,一座世界级特高拱坝工程——叶巴滩水电站,正在稳步推进建设。
修建起这样一座庞然大物有什么困难,如何平衡水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坝的修建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混凝土浇筑与地质灾害监测“两不误”
叶巴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白玉县与西藏贡觉县交汇处的金沙江上游河段上,是金沙江上游13个梯级水电站的第7级,工程区域海拔为2700米至3600米,具有“高寒、高海拔、高温差、高边坡、高拱坝、高地应力”的特点。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修建大坝并非易事。
据了解,叶巴滩水电站的气候特点为“长冬无夏短春秋”。一年里,冬季施工期长达5个月,坝址区全年有4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这加大了混凝土浇筑的难度。
“冬季,我们会用气肋膜修建起一个个‘小房子’,给混凝土盖上‘保温被’,并在表面辅以热风机等加热设施,以便满足混凝土浇筑的条件,实现大坝的全年无间歇浇筑。”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崔腾洲说。
工程建设难度之外,叶巴滩水电站存在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2018年,叶巴滩水电站上游发生2次山体滑坡,阻断金沙江干流并形成堰塞湖,溃堰后对水电站造成了严重水毁破坏。
“第二次滑坡的时候,我们挖通导流道和修复道路花了整整7个月。为了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我们开发了‘叶电云’数字建造平台,采用‘1+3+N类模块’,实时监测预警地质灾害,并进行应急管理。”崔腾洲指着眼前展示纷繁数据的屏幕表示。这,只是“叶电云”系统中21个模块的其中一个。
据悉,围绕“叶电云”数字建造平台,依托智能温控、智能浇筑、智能灌浆3大系统,以及构建的综合管理、勘查与设计管理、智慧大坝、智慧厂房、度汛管理等21个主要功能模块,叶巴滩分公司实现了边坡自动化监测、施工质量信息管理、混凝土智能浇筑、混凝土智能温控与智能灌浆,有效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大坝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问题。
同时,依托“叶电云”系统,将地灾监测预警与“智慧工地”相结合,并基于GIS、GNSS、RS、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白格、丁巴滑坡两处滑坡体远程实时监测、集中监控、分析预警与应急指挥,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水电站修建与生态保护“两手抓”
站在高处的观景台上,可以看见大坝中心区域外郁郁葱葱的植被。“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崔腾洲还解释说,水电站建成后,叶巴滩分公司还计划在上方的边坡上进行草坪种植,以进一步增加绿化覆盖率。
除了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叶巴滩分公司还重视对鱼类和水生生物的保护。近年来,他们积极展开鱼类放流活动,以维护水生生态稳定性。
“目前,鱼类增殖站已培育并成功放流了软刺裸裂尻鱼、长丝裂腹鱼、四川裂腹鱼等共计6种鱼类,它们都是金沙江上游特有的物种。”鱼类增殖站项目负责人张波说。
据了解,自2019年首次试验性放流以来,叶巴滩水电站已累计开展鱼类放流活动5次,总计放流106万尾,其中包括珍稀鱼类长丝裂腹鱼18万尾、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鱼类裸腹叶须鱼16万尾。
此外,为维持河流系统连通性,叶巴滩分公司还建设了国内海拔最高的升鱼机,保证鱼类种群基因交流,并追加1.7亿元环保投资,增设一台生态备用机组,提高运行期生态下泄流量的保证率,维持减水河段生态功能。
造福千家万户与点亮万家灯火“两实现”
作为“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的重大工程。叶巴滩水电站的建设不仅能为华中地区提供稳定的能源,也为白玉县的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据悉,自2016年叶巴滩水电站正式核准以来,G215线白玉至巴塘段(巴白路)的修建改善了出行条件,为当地居民带去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在水电站建设中,本地企业承担了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工程项目,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地方群众也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每年为电站建设区域群众增加的收入超过120万元。
叶巴滩水电站不仅造福了白玉县的千家万户,3年后,它产生的水电能源,还将穿越浩瀚林海,送往2000公里之外的湖北,点亮那里的万家灯火。
“截至目前,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已累计浇筑43万立方米,最高坝段高度已达72米;主厂房已完成混凝土转序。工程整体按发电计划稳步推进,单元工程优良率超90%,坝体质检未出现裂缝问题。”崔腾洲说,2025年底,叶巴滩水电站将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并于2026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王凡、实习生邓芸)
标签: